在近期召开的第42届国际民航组织大会上,中国再次传来好消息——以高票成功当选该组织理事会的一类理事国。这次共有近190个国家参与表决,除了中国,美国、英国、日本等国家也进入了一类理事国名单。而对中国来说,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8次当选,足以说明中国在全球航空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中国是世界航空大国,运输规模已经连续20年稳居全球前二。仅在2024年,中国货邮运输量就达到898.2万吨,旅客运输量高达7.3亿人次,对全球航空运输增长的贡献超过20%。航班正常率、旅客服务率等指标同样处于世界前列。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的创始国之一,中国始终积极履行会员国责任,推动国际航空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。这次当选一类理事国尤其具有意义,因为在所有当选的一类理事国中,只有中国和巴西是发展中国家,这也让中国在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、推动民航公平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存在感不断增强。9月21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成立。而在联合国大会期间,中国又和联合国副秘书长达成共识,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属的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设在上海。随着越来越多的联合国机构落户中国,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与期待正不断提升。
展开剩余58%在9月26日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,中国代表明确提出了三点方向:坚持和平与发展、团结与合作、公平与正义,并倡议各国共同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的世界。同时,中国也对某些国家采取的单边主义、加税和制裁行为提出批评。这一点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在联合国的长篇指责形成鲜明对比。
中国提出的“全球安全倡议”与联合国的宗旨高度契合,强调国际法治与平等合作,强调只有共同努力,才能实现互利共赢。这种主张不仅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心声,也得到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同。毕竟近年来,美国的霸凌和扩张主义行为,让许多国家感受到压力。例如,巴勒斯坦和哥伦比亚总统甚至被美国拒签或撤销签证,特朗普政府还对格陵兰岛、巴拿马运河表现出浓厚兴趣,这些举动引发了广泛担忧。正因如此,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,让国际组织更加公正独立。
中国的外交理念始终是“不结盟、不对抗”,发展目标也不是称霸世界,而是合作共赢。最近在与美国友好团体座谈时,中方明确表示,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。事实上,这就是中国给美国定义的新身份——伙伴和朋友。至于美国是否接受,还要看美方的态度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美国一意孤行,背离国际社会的共识,失去的将是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信任。长远来看,美国或许会发现,国际关系不仅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,更离不开道义的支撑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专业股票配资开户,老牌股票配资平台,人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