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九三阅兵式刚放完礼炮,那边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彼得·凯尔的行李箱,轮子就已经在去机场的路上了。这趟飞往北京的行程,可不一般,它直接捅破了长达七年的外交冰层,怎么看都像是一次“破冰”之旅。
凯尔这次来,一点弯子都没绕。他对着镜头说得那叫一个直白:“改善中英关系,是伦敦现在必须干的事儿。”这话翻译过来就是,大哥,我们家经济快揭不开锅了,得赶紧恢复贸易,找条活路。
这个急转弯,把大洋彼岸的美国和海峡对岸的欧盟都给看愣了。要知道,就在不久前,英国还是那个在对华问题上,跟在美国屁股后面最紧的“急先锋”。
当小弟的代价
这些年,伦敦在国际上活脱脱就是华盛顿的影子。从南海到台海,从“印太战略”到五眼联盟,只要美国搭台子,英国保准第一个上去凑热闹,那叫一个卖力。
为了给大哥交差,英国甚至把自己那点本就不富裕的家底,都“挥霍”到八竿子打不着的亚太地区。又是搞“奥库斯”协议,又是配合“四方安全机制”,生怕自己表现得不够积极。
可这戏演下来,效果是真滑稽。就说那艘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,英国防长当年把胸脯拍得山响,说要开进南海。结果呢?刚到南海边上就怂了,灰溜溜掉头去了澳大利亚。
后来又放狠话要过台湾海峡,结果到现在连个船影子都没见着。最近要去趟韩国釜山,明明从黄海穿过去是最近的路,它偏不,硬是绕了上千公里,从日本海兜了个大圈子,那小心翼翼的样子,就怕不小心蹭到中国。
现实才是最好的老师
这种“嘴炮王者,行动矮子”的风格,其实挺让人心酸的,暴露了英国的无奈。说到底,国力就摆在那,想在全球棋盘上当个棋手,实力它不允许啊,大部分时候只能看美国脸色。
但问题是,跟着美国混了这么些年,好处没捞着,自己反倒被撞得头破血流。英国现在的通胀率,在G7国家里直接登顶了,国内经济那叫一地鸡毛。
这种节骨眼上,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没给这位“铁哥们”留啥情面,该加的关税一点没少。那10%的税率看着不高,可对本就焦头烂额的英国来说,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。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这事上,美国那前后不一的态度,算是让英国人彻底看明白了,关键时刻,什么“盟友情谊”,哪有自己的利益来得实在。
阅兵比军演管用多了
面对国内烂摊子,英国政府总算想明白了。就像有内部人士跟媒体透露的:你要谈经济,就绕不开中国。这话可不是瞎说,是血淋淋的现实教的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产业链的绝对核心,谁想求发展,谁就得跟中国打交道。
尤其是脱欧以后,英国是接连碰壁,能源短缺、投资跳水,各种“后遗症”都冒出来了。这些要命的结构性问题,伦敦自己根本搞不定。斯塔默当局心里门儿清,稳物价、保民生才是天大的事,想靠欧美那几个盟友输血?简直是杯水车薪。
而九三阅兵的震撼力,正好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这次阅兵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全世界:中国有决心,更有能力,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国际贸易的畅通。这对那些真心想搞全球化谋发展的国家来说,简直就是一颗定心丸。
这种通过展示硬实力传递出的自信和决心,比搞十次联合军演都管用。它不吵不闹,却掷地有声,让那些还在摇摆的国家一下子就看清了方向。英国显然是看懂了,与其在对抗的死胡同里走到黑,还不如务实点,回头谈合作。
脱欧的好处这不就来了
有意思的是,英国这次能这么快调转船头,还真得“感谢”当年的脱欧。跟那个吵吵闹闹、决策慢得像蜗牛的欧盟比起来,单飞的英国在调整外交方向时,那叫一个灵活。
你再看看现在的欧盟,常常被美国的战略带到沟里去。美国在俄乌冲突里想抽身,就把一个巨大的烂摊子甩给了欧洲;在对华政策上,欧盟内部更是被美国搅得一锅粥,根本没法形成统一的、符合自己利益的步调。
反观英国,虽然跟美国关系特殊,但在吃饭的根本问题上,终究还是能有自己的判断。这个转变让美国和欧盟挺意外的,在他们看来,英国理应继续跟队形才对。但国际关系嘛,从来都是利益说话,谁会为了那点虚无缥缈的“兄弟情”,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?
其实,英国的转向也预示着一个大趋势。不光是英国,就在凯尔访华的前一天,葡萄牙总理也到了北京。作为西欧第一个公开支持“一带一路”的国家,葡萄牙用行动投了票。这似乎在说,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,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琢磨,那种闭着眼跟美国跑,却不管自家死活的做法,是不是真的还划算。
结语
凯尔的这次北京之行,被英国媒体形容为“一个象征性但重要的动作”,“中英关系的冰层终于裂了”。很多学者也认为,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性接触,远比那些官方声明更能说明问题。
当然,这次访问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的试探。英国国内还有不少强硬派的声音,要想让政策来个根本性的大转弯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这块投向冰湖的石头,已经激起了圈圈涟漪。它不仅可能给英国经济带来转机,也让其他西方国家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:原来,路不止一条。
专业股票配资开户,老牌股票配资平台,人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