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9年盛夏,一场影响深远的会议正在江西庐山召开。7月初,中共中央决定在此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,旨在纠正当时工作中出现的左倾偏差。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、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原本并未在参会名单之列,但一个偶然的契机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。
当时,彭德怀元帅刚刚结束对东欧国家的访问回国,旅途劳顿让他倍感疲惫。接到会议通知后,他萌生了让黄克诚代其参会的想法。面对老上级的提议,黄克诚态度恳切地劝说道:彭总,这次是毛主席亲自主持的政治局会议,您作为政治局委员怎能缺席?还是让我留在北京值班,您去参加会议更为妥当。彭德怀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,登上了前往庐山的列车。
会议进行到7月14日,彭德怀向毛泽东递交了一封反映问题的信件,会议气氛骤然紧张。为应对新情况,党中央决定从8月2日起召开八届八中全会,并紧急通知在京中央委员赶赴庐山。7月17日清晨,黄克诚也踏上了前往庐山的旅程。
抵达庐山后,黄克诚第一时间拜访了彭德怀。在简朴的住所里,彭德怀将自己写给毛泽东的信件递给黄克诚过目。仔细阅读后,黄克诚眉头紧锁:信中的意见我完全赞同,但表达方式欠妥,您何必采取这种方式呢?彭德怀激动地回应:现在实际情况如此严峻,会上却没人敢说真话,我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引起重视!黄克诚长叹一声:彭总啊,您总是这么感情用事。您与主席共事多年,何不当面坦诚交流?非要写信不可吗?
展开剩余70%次日,黄克诚先后拜访了李先念和谭震林两位同志。与李先念的交谈颇为投机,两人都认为大跃进中某些做法确实过火。然而在见到谭震林时,气氛却骤然紧张。得知黄克诚先见了李先念,谭震林面露不悦,认为他已被先入为主。两人就当前形势展开激烈辩论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情急之下,谭震林脱口而出:我们请你上山,是希望你能支持我们的立场。黄克诚当即回应:那你可就想错了,我不是来当'救兵'的,倒像是来唱反调的。这句看似随意的应答,后来竟成为指控他反党的重要证据。
7月19日的小组讨论会上,黄克诚公开支持彭德怀的观点。他语气坚定地说:正视缺点才能进步。就像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天天洗脸一样,检讨不足只会让我们更健康、更有干劲。接着,他结合在湖南邵阳的调研实际,条分缕析地指出大跃进存在的三大问题:农业产量虚高、经济比例失调、1959年指标冒进。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:现在有种不良风气,只许报喜不许报忧。有缺点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让讲真话。在场不少同志频频使眼色示意他适可而止,但耿直的黄克诚还是将心里话和盘托出。
7月23日,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,措辞严厉地批评了彭德怀、黄克诚等人:党内有些同志在历史关头就立场动摇,现在又表现出资产阶级的动摇性、悲观性。他们虽不是右派,但已站在右派边缘,只差三十公里了!这番讲话令黄克诚震惊不已。他在回忆录中写道:主席的讲话犹如当头棒喝,我们都惊呆了...我百思不得其解,与彭总都食不下咽。虽然同住一栋楼,却都避而不谈。
为争取黄克诚转变立场,毛泽东在7月30日专门约见他。谈话伊始,毛泽东意味深长地问:听说你和彭德怀是'父子关系'?你们的观点如此一致。黄克诚坦然应答:我们的共识仅限于此次会议。实际上我们争论了半辈子,但从不伤感情。我们的关系再正常不过,何来'父子'之说?
谈话中,两人还回顾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平保卫战。当毛泽东问及对当年战局的看法时,黄克诚直言不讳:当时不该在四平死守。毛泽东反问:难道四平保卫战打错了?黄克诚详细分析道:初期阻击敌军没错,但在敌人重兵压境时就应该及时撤退。毛泽东强调:固守四平是我的决定。黄克诚依然坚持:即便是您的决定,也是错误的。毛泽东最终叹道:那就让历史来评判吧!
这次谈话的用意不言自明:只要黄克诚转变立场就能平安无事。面对抉择,黄克诚内心清楚:顺从可保官位,拒绝将失去一切。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守原则。
8月16日,八届八中全会闭幕。会议决定撤销黄克诚中央书记处书记、总参谋长等职务,仅保留中央委员身份。曾有友人劝他与彭德怀划清界限以求自保,他斩钉截铁地回绝:落井下石也得有石头可搬。我黄克诚宁可不要这顶乌纱帽,也决不做诬陷他人的事!
发布于:天津市专业股票配资开户,老牌股票配资平台,人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