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,保持原意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和润色,字数也尽量接近原文。
---
首先,得先表达一下我对安徽文化的深深敬意——谈到中国东南的文化脉络,徽文化的历史远比上海的海派文化来得悠久厚重,名声显赫的人物也层出不穷。今天,我借着两位读者的一些“谬言”,顺便聊聊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一些趣闻轶事,以及他与上海之间的历史渊源。若在我字里行间中,你们感觉到对徽州文化有丝毫不敬,那只能怪我笔拙表达不足。至于那些只看标题就来留言的“标题党”读者们,我真诚建议你们绕道而行,隔壁的俄乌冲突急需你们的评论来“加持”呢!
昨天,我写了一篇关于安徽文化在上海传播的文章,不知为何,一群来自同一IP地址的人在评论区留下了同样的留言内容。这让我既目瞪口呆,又忍不住佩服他们惊人的想象力:竟然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,是安徽人!
关于黄歇家族的具体情况,其实历史上存在不少不确定之处,但可以确认的是,黄歇是春秋时期黄国贵族的后裔。黄国被楚国吞并后,黄氏子孙一直效忠楚国。到了黄歇这一代,他已是楚国显赫的大臣,权倾一时。那么,黄国的地盘在今天的安徽境内吗?请看下面这张地图,这绝非我随意制作的PS图片,图源取自某知名网络百科。遗憾的是,历史上的黄国虽然离今安徽不远,却并不属于安徽版图。地图上还能看到“潢川”这一地名,这是春申君早期被封于淮北时的治所,相当于政府办公中心,昔日也是黄国的都城。潢川现今位于河南省境内,当地仍保留了大量“黄歇元素”,我曾幸运造访过那里,随处可见“春申”小区和街道的名字,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。
展开剩余72%春申君的祖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,理所当然,春申君怎么可能是安徽人呢?至于楚国,后期都城虽然确实迁至今天安徽省寿县一带,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楚国人与安徽人划等号。楚国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,荆襄地区一直是楚文化的根基。楚国因受中原强国和秦国压力,不得不多次东迁南移。楚文化与徽文化的区别也很明显:楚人崇拜红色,因为他们自认是火神祝融的后代,而徽文化则以黑白色调为主,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。将安徽人与楚人混为一谈,实属不妥。有趣的是,项羽麾下的“江东八千子弟兵”,其实出自其根据地乌程,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湖州,这与安徽的关联也不大。
说完春申君,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封地,以及它与安徽的关系。春申君早期封地位于淮北,后来转封至江东。如果我们打开现代地图,江东范围大致涵盖了从九江到南京沿长江的一线区域。江东东面便是广袤的长江三角洲。古时这里水道格局与今日有所不同,但变化有限。当年江东远不如现在富庶繁华,春申君在此勤政爱民,做了不少好事,包括整治长期泛滥的黄浦江。这也是上海简称“申”的历史根源。若从现代行政区划看,安徽和上海在春申君时期同属其治下。春申君在江东的统治核心在吴国旧都,也就是现今江苏苏州。你可以打开地图软件,感受一下苏州与安徽、上海的距离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最后聊聊“申”字为何成为上海简称的问题。其实大家不用费劲去追溯什么史实依据,真想找到确切的历史文献非常困难。比如,上海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宋朝,上海设县是在元朝。可见,宋朝以前不可能有人称上海为“申”,那时它不过是个小渔村罢了。说“上海被称为申古来有之”,实在牵强。若追根溯源,松江府三国时期名叫华亭(没错,就是现在那个享誉全国的高档宾馆名字),这是上海可考的最早官方称谓。至于“申城”称呼,大约只有最近一两百年历史。要深究这些历史渊源,未免太过费力。很多事情,约定俗成便是最好的解释。
说起来,两位读者真是可爱,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毫不掩饰,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。虽然说法与史实有些出入,但这份心情令人理解。其实挺好,若不是他们提出这些观点,我也不会写出这篇文章。在这里,也感谢这两位来自安徽的读者,希望以后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还能多多相遇。
此文仅为一家之言,难以尽述全貌,意在抛砖引玉,期待大家多多留言讨论。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版权问题需删除图片,请第一时间私信联系本人,我会积极配合,维护原作者的权益。
---
如果你想,我可以帮你调整语气或再润色哦!你觉得这版改写怎么样?
发布于:天津市专业股票配资开户,老牌股票配资平台,人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